re:发表: 2006-11-18 19:0...
发表: 2006-11-18 19:08:48 第957楼女儿考试成绩公布了,数学81分,她们班排了名次,看了前十名尽是98,100分,回家后我失态了,骂了她,女儿五岁9个月上的学,很聪明,除了学习,我一般不发火,从七月份学习赏识教育以来,自己觉得进步了许多,但一看到分变焦虑了,太功利了吧,为何放不下呢?女儿很喜欢看书,看了很多,是个优点,我怎样能看开呢?我想让她快乐的成长,但自己老是有消极思维,为她的前途担心,不是一个合格的啦啦队员,自己何时才能快快成长呢?大家给我力量吧。
和接纳自己共勉
你好,接纳自己:.以前,我害怕考试,因为每次考试,女儿的成绩总是不尽人意.作为老师,看到同事的孩子很优秀,我的自尊受不了,可想而知,考完试公布成绩的那一天,是我和女儿难熬的一天.打完女儿,我也偷偷的哭.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赏识你的孩子>>这本书,我才觉醒,但不能马上改变我的心态,于是,我就克制自己.告诉女儿考完试就到奶奶家玩几天,我怕她在家,控制不住自己急躁的情绪打她.现在,我的心态好了.考完试不管怎样,我都和女儿出去吃饭庆祝____又完成了一段学业.因为我懂了 ,打女儿是我的虚荣心在做怪.她也是提前一年上学,已经尽力了.我们不要把自己的理想期望孩子来实现,试想,我们是最优秀的吗?为什么让孩子最优秀呢?
写给接纳自己
作为母亲,我们的心相通.看到你的故事,我的心很不平静.她还是孩子,未来的路很长,有你这个自强的妈妈,我相信,她的未来很美好.每当因为学习要和女儿发火时,我就到卧室躺一会,平静一下心情再面对她.每当晚上给熟睡的女儿盖被,看到她可爱的摸样,我就告戒自己:女儿只有一个,我们陪伴她的日子不能永远,为什么不珍惜?心态一变,成功无限.这次期中考试,她考了100分,久违的100分,给她自信.也让我自信:母亲要以平和的心态陪伴女儿,学会包容,学会等待,学会分担,我们的真爱会有回报的.
re:是的,我也觉得虚荣心在作怪,觉的自己那么...
是的,我也觉得虚荣心在作怪,觉的自己那么重视孩子的教育,教育孩子的书和给孩子的书不知买了多少,孩子却不是很优秀,很遗憾.受不了去学校的氛围,攀比,,不想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小孩比,玫瑰与莲花能比吗?re:“接纳自己”和“清风伴明月”的对话真切而...
“接纳自己”和“清风伴明月”的对话真切而精彩!“每当晚上给熟睡的女儿盖被,看到她可爱的摸样,我就告戒自己:女儿只有一个,我们陪伴她的日子不能永远,为什么不珍惜?心态一变,成功无限.这次期中考试,她考了100分,久违的100分,给她自信.也让我自信:母亲要以平和的心态陪伴女儿,学会包容,学会等待,学会分担,我们的真爱会有回报的.”
——是的,真爱一定会有丰厚的回报!
执着
看了接纳自己的回帖,我很高兴.周老师有一句话_____.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应眼含热泪地欣赏她,拥抱她,赞美她,为她而自豪.,我的一个学生先天智商就有缺陷,数学考试是一位数,但我发现在他妈妈心中,他也是宝贝.他妈妈很庆幸:儿子身体很健全,很健康.只要做人没有问题,他也会拥有快乐的人生.我们的孩子其实很优秀,我们应该有这个自信.接纳自己,祝你开心!质疑
阿甘网友:我是一位年轻的母亲.看到了中国父母的无私奉献,感到自豪的同时,有一点难过.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是否与家庭教育的理念有关.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看到了父母的辛苦,于是心里就有一个信念,长大要尽自己的一切所能回报父母,虽然父母的养育之恩永远报答不了.直到现在,我的观念不但影响了我的妹妹,还有我的女儿.鸦有返哺之意,作为儿女的更要懂得回报,所以在孩子幼小的心灵要播下一颗责任感的种子,父母的以身作则会让种子发芽,开花,结果.至于对于朋友的爱,那是不需要回报的.您说呢?
re:从18号开始,行知小学接待20位马来西亚...
从18号开始,行知小学接待20位马来西亚教育工作者。他们是“2006南京行知小学赏识教育观摩学习团(11月18日-11月25日)成员。这个团是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董总)出版局组织的。2006年5月,董总成功组织过“行知教育考察团”。董总网站为这次活动制作了专门的网页,可以看出他们做事的认真态度和专业化水平:http://www.djz.edu.my/home.htm
谢谢董总的信任,谢谢马来西亚朋友用真情和智慧陪伴和促进行知小学加快发展。大家那么信任我们,行知小学怎么好意思不快速成长?
re:非常谢谢杨校长的赏识与肯定,我会加强学习...
非常谢谢杨校长的赏识与肯定,我会加强学习与研究的,只是那天勿促,话还没写完就发了,下次再上一个完整的,请杨校长不吝指教!re:太好了!Q和A在行知苑里撒下一串闪闪发光...
太好了!Q和A在行知苑里撒下一串闪闪发光的思想珍珠!是的,赏识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无所谓赏识不赏识。
要走进赏识,又走出赏识。
要举起赏识,又打碎赏识。
赏识是一个视角,一个门牌号码,一条途径,
赏识是一个契机,
引发人们的思考,激发人们去探询教育规律。
我们真正要的不是赏识,
而是规律。
是用赏识,看规律。
——看来我也要上QQ了,希望有机会和A、Q等“肯下功夫、实实在在地探索中国教育真正出路的人”一起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