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hbjzhx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重建心灵的家园(龙儿她爸感悟交流)

[复制链接]
251#
发表于 2006-10-15 09:05:49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看着你们这一家子开心的、不知疲惫...

看着你们这一家子开心的、不知疲惫“跑”,真心为你们祝福!!
252#
发表于 2006-10-15 12:20:50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今天上午一直在这个帖子浏览,感受颇深,一...

今天上午一直在这个帖子浏览,感受颇深,一个在常人眼里不幸的家庭,居然沐着赏识的雨露,生活的有方向,有目标,有幸福,有未来,这在多少正常家庭都缺少的可贵的东西呀,很羡慕,更多的是希望你们越来越好,越来越好.
253#
发表于 2006-10-15 15:29:11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COLOR=red...

  [B]15.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B][/COLOR]
254#
发表于 2006-10-15 21:12:00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开心妈妈成功的经验进一步说明了:不管做...

开心妈妈成功的经验进一步说明了: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按规律办事,教育孩子同样要按规律办事,就是要尊重生命成长的规律,关注孩子的生命状态。这是根本问题,而分数只不过是生命状态的副产品,赏识教育关注人的生命状态。孩子的生命状态好了,绿油油。肯定要大丰收。反过来,当孩子的生命状态和分数发生矛盾的时候,一定要保命要紧。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

希望之星评析的真是淋漓尽致![/COLOR]

[em04][em05][em13][em05][em04]
255#
发表于 2006-10-15 21:20:35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分数重要但不是最重要,教会孩子做...

分数重要但不是最重要,

教会孩子做人才是真谛,

教给孩子自信才是关键,

家长不断进步才是根本。

蜻蜓具有诗意的醒悟真是太妙了!

很值得回味![/COLOR]

[em14][em13][em14]
256#
发表于 2006-10-16 21:07:55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下面引用由王者妈发表的内容:开心...

下面引用由王者妈发表的内容:

开心妈妈你好!我的女儿是极重度耳聋,叫王者,2002年2月28日生,算来与张博差不多大,2002年11月开始带助听器,快四年了效果不理想。现在不能与人正常交流,就读与夏津精华语训希望学校,我想把她带在...


您好!

看到您在婷婷美国随记里发的帖子啦!

同时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既然能在这里相识,

就是一种缘分!

建议您来《重建心灵的家园》这个帖子里看看,

也许我们会产生共鸣,

如有问题的话,

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

热心的网友会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的!

以后我们一起共同学习,

好吗?[/COLOR]
[em14][em14][em14][em14][em14][em14]
257#
发表于 2006-10-16 21:45:52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 [COLOR=blue]...

学会赏识 快乐成长

                 ——简评周弘对赏识教育的理性探索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赏识教育研究室副主任    杨瑞清

一、学会赏识是促进生命快乐成长的教育理念
    了解周弘的人,无不为他那伟大的父爱所震撼。正是这份感人至深的爱,趋使着周弘父女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使周弘先生由一个普通的、曾经羡慕所有父亲的父亲,成长为改变了千千万万家庭命运、孩子命运的教育专家,使周婷婷由一个自卑自怜、令人同情的聋孩子成长为一名自信自立,处处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大学生。原本倍受命运嘲弄的父女,反而更多地享受到了生命成长的快乐。
    赏识,其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中国家长最爱孩子,也往往最不会爱孩子。了解周弘先生在教育实践上的五次飞跃,可以使我们获得有益的启示。

第一次飞跃:赏识导致“发现”
    面对三岁半还一个字不会讲,似乎命中注定只能上聋哑学校的女儿,爱的直觉使周弘发现了女儿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发现了中国古老的象形文字在开启智慧、完善人格上的神奇魅力。他走出了就耳聋治耳聋、就口语教口语的误区,开辟了一条发挥女儿视觉优势、及早学习书面语言、以书面语言系统作支撑带动口头语言系统形成的新路子。周弘称之为“母语玩字法”。用这种方法,三岁半还一个字不会讲的婷婷,六岁时已认识了2000多汉字,进入自由阅读状态,获得了快乐和自信。

第二次飞跃:赏识导致“超越”
    带领女儿学习书面语言的过程,为周弘补偿了正常儿童的父母带领孩子学习口语的过程。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周弘发现,孩子学习语言的潜力太大了,学习语言的过程太快乐了,孩子总是在欢乐而入迷中学,父母总是在激动和享受中教。从教(或者学)说话的成功率之大、效率之高、精神之愉悦的角度上看,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家长都可算得上是教育家。
    周弘还发现,教孩子学走路的情形和说话一样,也好似百分之百成功、百分之百高效、百分之百快乐啊!  
    周弘认为,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是可以给人们在教育上带来无穷启示和无穷力量的两大宝藏,在教育上出了任何问题,只要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心态上去,往往能够迎刃而解。
    从此,周弘对教育有了一种彻悟之感,他手握着两大教育宝藏,对教育好女儿信心百倍,赏识导致两个“超越”——
    女儿超越了“正常”。双耳全聋的孩子远远超过了一般健全孩子的发展水平:8岁时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10岁发表了6万字的幻想小说;16岁上了大学,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全国残疾人自强模范。
    周弘超越了“超常”。人称婷婷“神童”、“超常”。周弘则清醒地知道女儿只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所有的孩子都能达到或超过婷婷的总体发展水平。他认为,不是“超常”的孩子超出了正常的发展,而是“正常”的孩子因为种种的压抑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
    周弘满怀深情地呼唤:家长曾是教育家,捡回您遗忘的宝藏!哑女也能成“神童”,天才就在你身边!

第三次飞跃:赏识导致“觉醒”
    女儿的发展给周弘带来了生命的喜悦,带来了爱心的升华。他开始关注更多聋孩子的命运,关注更多健全孩子的成长问题。在向前来取经的家长的热情介绍中,在家长、教师报告会上的演讲中,周弘对自己感悟到的教育理念进行了最初的概括——教育孩子的奥秘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永远坚信孩子行!
    一个“行”字,使周弘在教育理论上开始觉醒。他领悟到,教孩子说话、走路的心态、方法,好就好在一个“行”字上。因为绝对相信孩子“行”,所以家长宽容地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甚至欣赏享受这种差异、欣赏享受这种失败。在这种心态中,孩子个个都轻松快乐地学会了说话、走路。而孩子一旦长大了、上学了,望子成龙的家长开始了攀比,不承认差异、不允许失败,怀疑孩子不行,有的家长甚至信奉一个“打”字,或者一个“罚”字,或者一个“奖”字,从而走入了教育的误区。
    在“行”的教育理念里,典型的教育语言是:太好了、你真捧、你能行。典型的教育动作是:竖大拇指、鼓掌、拍拍肩膀、握握手。赏识教育的形象标志便是拟人化的大拇指,大拇指里的孩子心灵舒展,发出了会心的一笑。
    无数家长接受了“行”的理念,回归到了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心态中,捡回了宝藏,在教育上觉醒了。他们相信,自己也许不能成为天才,但一定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
    无数孩子重新得到了“行”的滋润,感到自己是好孩子,在成长上觉醒了,巨大的潜能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一个人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的、势不可挡的!

第四次飞跃:赏识导致“成功”
    一个“行”字,为什么在促进教育成功上有这么大的力量呢?周弘和他的志愿者们进一步寻找着、体验着,终于抓住了一个关键、通俗、富有魅力的词——赏识。把自己教育女儿的感悟,把家长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境界,把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集中概括为四个字 “学会赏识”。  
    学会赏识,抓住了教育的本质。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用中国老百姓的话讲就是渴望被关注、被重视、被看得起。人的生理生命需要蛋白质、需要脂肪,而最不可缺少的营养却是常常被人们忽视的阳光、空气和水。人的精神生命需要数学、需要历史,而最不可缺少的营养却是被赏识、被看得起。赏识是人精神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须臾不可缺少。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学会赏识,击中了现行教育的根本弊端——抱怨!抱怨教育的特点是,为了孩子聪明,老说孩子笨;为了孩子快,老说孩子慢;为了孩子守纪,老说孩子顽皮,总是揪住孩子的缺点不放,“小题大做”,“无限夸张”,让负面情绪成恶性循环,让孩子在“我不行”、“我是坏孩子”的心态中归于失败。赏识教育恰恰相反,希望孩子朝哪方面发展,就在哪方面抓住孩子的优点不放,“小题大做”、“无限夸张”,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中走向成功。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至此,周弘对教育规律的把握达到了理论化、系统化、特色化的高度,实现了新的最重要的一次飞跃。从此,赏识教育像长了翅膀,迅速传播开去,为中国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五次飞跃:赏识导致“和谐”
    教育探索是无止境的。周弘在研究推广赏识教育过程中,敏锐地发现了新的问题,告诫大家要防止走入两个误区。
    其一是方法上的误区,即把赏识简单地等同于表扬。周弘强调,要让“赏识”一词担当、传承合乎规律的教育理念的重任,必须要赋予它新的内涵。通过一滴海水,可以探知大海的水性;通过“赏识”这一视角,可以探知教育的全部奥秘,关键在于去构建、去规定、去系统化。如果一定要用最简单的语言去描述赏识教育的“赏识”,那么,“赏识”不是表扬,而是“看得起”。  
    其二是目标上的误区,即把赏识的目标定位于狭隘的成功,诸如100分、第一名、上名牌大学等等。周弘认为,赏识教育所追求的成功,应该是全面的成功,成功的目标不能下得太低。真正的、全面的成功应该是人生的和谐、圆满、幸福。周弘强调,赏识教育与成功有缘,如果这种成功容易使人沾染功利色彩的话,那么请记住:赏识教育与幸福有约!   
    至此,周弘的教育理念进入了更高的境界,实现了新的飞跃。他把这种感悟通俗地概括为一个字——“通”。他说,通是沟通、是共鸣、是舒展、是和谐、是幸福、是快乐;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育孩子与自己的生命和谐,与周围人的生命和谐,与大自然万物和谐。
    赏识导致成功,其本质是赏识导致和谐。没有和谐,说明没有真正的赏识;没有和谐,难以保证真正的成功。成功了,不一定和谐,和谐了,不可能不成功。  
    感受周弘在教育上五次飞跃的心路历程,我们不难理解,赏识教育所追求的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让孩子“追蝴蝶”的那么一种教育境界。她直指生命,强调生命成长的终极目标是幸福,成长过程的最佳状态是快乐。  
    给赏识教育下定义还为时过早,但我们可以给她做这样的描述:
    赏识教育是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找感觉、尝甜头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开发生命潜能,保护生命资源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充满生命力、充满人情味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让家长捡回教育宝藏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让家长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让家长成为孩子的朋友,两代人共同成长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让家长日日赞叹生命、孩子天天快乐成长的教育;

二、学会赏识是素质教育的理念

    1、赏识教育是认识素质教育的一种视角,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
    素质教育是当今中国教育乃至世界教育的主旋律。在素质教育的百花园里,有成功教育、情境教育、愉快教育、主体教育、创造教育等不同模式。周弘先生认为,不同模式之间,本质上是相通的,如同百花园里的各种花卉,虽然形态各异,但都遵循着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一共同的生长规律。周弘强调,赏识教育模式没有新的成分,只有新的组合、新的概括,要虚心向各种模式学习。  
    有人认为,现在这模式、那模式,太多太滥了。周弘则认为,中国那么大,教育模式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中国的台湾、澳门,常常是几个家庭认同一种模式。模式越多,探索教育规律的人越多,中国的教育发展就越有希望。百花园追求的正是品种繁多、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讲,赏识教育应该有信心成为素质教育百花园里的一种模式,并且力争成为根更深、叶更茂、花更鲜艳、果更丰硕的品种。

    2、学会赏识既是手段,又是目的。赏识教育从学会赏识开始,到学会赏识结束。
    周弘认为,从培养手段上看,赏识教育强调:
   (1)教育者赏识受教育者;
   (2)引导受教育者赏识他人;
   (3)启发受教育者学会自我赏识。
    从培养目的上看,赏识教育认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应当做到:
   (1)积极感受和策应外来的赏识与不赏识;
   (2)学会赏识他人;
   (3)学会赏识自己。
    学会赏识,理应包括学会不赏识和学会面对不赏识。
    周弘强调,赏识是有原则的。我们提倡的赏识教育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的赏识教育,是弘扬真善美,鞭笞假丑恶的赏识教育。多大程度地学会了赏识,也就多大程度地学会了“免疫”;学会了赏识,就应当是学会了鉴别,学会了批判,学会了改变,学会了创造;学会赏识的孩子,更能承受挫折,更能坦然地面对困难和失败。  

   3、赏识教育的6条原则,12个“学会”。
     1)信任——学会崇拜,学会自豪
    信任的是潜能。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潜能充其量开发不足10% ,每个孩子,哪怕是残疾孩子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周弘常常深情地说,在具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生命面前,我们应当学会敬畏,学会“顶礼膜拜”:哪怕天下所有的人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拥抱他、欣赏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而自豪。
     2)尊重——学会倾听,学会请教
    尊重的是人格。儿童与成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应当予以极大的尊重。蹲下身来,平视孩子,倾听孩子说话,会使孩子立刻感受到被尊重。孩子身上有许多真善美的东西,许多灵性的东西,应当虚心向孩子学习,这不仅是对孩子生命价值的真正承认与尊重,而且是家长生命成长的良好方法。
     3)理解——学会陪伴,学会感激
    理解的是差异。孩子的个性世界复杂而丰富,不同的孩子心灵之花千姿百态,决不能用单一尺度去衡量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周弘告诉人们,要多多陪伴孩子,多与你的孩子开心地谈话。要想孩子对你说心里话,你得先把你的心里话说出来,不要以为孩子不懂。陪伴孩子,不在于用时多少,而在于用心多少。不要抱怨为了孩子你付出了多少多少,而要常常感激孩子使自己拥有了第二个童年,拥有了生命的再生,给自己带来了天伦之乐和生命意义的升华。
     4)激励——学会发掘,学会分享
    要热情地激励。周弘说,当我们与孩子心灵相通的时候,我们便看见了,看见了孩子的长处、短处和与众不同之处。这时候,我们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抓住孩子的闪光点加以激励,热情的激励。有人说孩子没有优点,那么请你去发掘。孩子一定有潜在的优点:看一看孩子有什么进步,点滴进步也具有激励价值;或者给孩子制造一个表现优点的机会。最好的激励不是表扬,更不是物质奖励,而是分享。孩子若能感受到你因为他而快乐,会受到最大的激励。
     5)包容——学会反思,学会等待
    要耐心地包容。看待孩子不能绝对化——不是优点,就是缺点;不是表扬、奖励,就是批评、惩罚。孩子的表现大多数时候都是中间状态,需要我们关注的优点和缺点大概不会超过10% 。要接纳,再接纳,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心理空间,使孩子的求知,成长成为自发的内在需要,而不是靠表扬或批评带来的外在强化。
    家长、教师每时每刻要关注你的孩子,爱你的学生,而大多数时候,可以对他们的具体表现“视而不见”。对他们不合自己心意的表现不要马上问“你怎么了”,而是首先问“我怎么了”——这样反思一下,就往往会获得更多的教育智慧。要允许孩子重复犯错误,要学会等待,有很多曾经令人烦恼的表现,在孩子的生命成长过程中会自行消失。  
     6)提醒——学会批评,学会分担
    要真诚地提醒。赏识教育不仅不否认批评、惩罚,而且认为只要摆正位置,注意策略,就可以更大胆地批评、惩罚。周弘发现,人们往往会把“好朋友的提醒”当作生命的珍贵礼物加以接受。批评时讲究点“幽默”是个好办法。应该在充分鼓励的前提下批评。周弘告诉我们,可以这样来表达批评——“太好了,除了不对的地方”,或者是“太好了,还可以更好吗?”
    学会分担是最好的提醒。很多情况下,孩子犯错误、考低分不是故意的,他们自己也很伤心,这时候,家长应该真诚地安慰孩子,为他分担痛苦,而不能在伤口上抹盐,雪上加霜。周弘称这叫“够朋友”。
    激励、宽容、提醒,是关于教育行为的原则,集中体现出一个“导”字,对事不对人,是相对的。要有策略地导。
    信任、尊重、理解,是关于教育态度的原则,集中体现出一个“爱”字,对人不对事,是绝对的。要无条件地爱。
    周弘常说,不管是这样的孩子,信任、尊重、理解,都是他们与生俱来不可剥夺的权利。我们都知道要端正对学习的态度、对工作的态度、对同事的态度和对领导的态度,我们不能不知道更要端正对孩子的态度,这可是关系到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兴衰成败的大问题啊!  

    4、赏识教育“三字经”——独特的观念方法体系
    由几十句三字短句组成的赏识教育“三字经”,是周弘精心收集的老百姓的教育语言,通俗易懂,便于使用,富有智慧。这里摘录其中一部分:
学说话,学走路;玩学习,追蝴蝶;
创环境,爱生命;找感觉,尝甜头;
看得起,够朋友;太好了,你真棒;
好消息,好心情;热乎乎,甜丝丝;
溶进去,诱出来;给面子,给台阶;
豆腐嘴,刀子心;讲故事,解心结;
跳一跳,够得着;倒过来,跳出去;
先接纳,后升华;再坚持,过极点。

5、赏识教育的6个特色
     1)从实践的角度看,是生命的体验
    有些人称周弘是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发明人,周弘总是立即认真地纠正。他强调,不是创始人,只是倡导者,不是发明人,只是发现者。
    赏识教育是周弘父女有生命熬出来的教育体验,也是所有人生命成长过程中经历过的体验。人们认识赏识教育总是从惊叹周婷婷生命成长奇迹开始,从敬佩周弘由普通的父亲成长为教育专家的事迹开始,从自己内心世界的强烈共鸣开始,所以,赏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在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教师、家长树立教育信心、把握教育规律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2)从理论的角度看,是思想的继承
    周弘认真学习研究了夸美纽斯、苏霍姆林斯基、爱因斯坦、卡耐基、杜威等人的教育思想,学习研究了孔子、老子、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学习研究了上海刘京海老师的“成功教育”、顾瑞荣老师的“学习革命”、南通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南京斯霞老师的“母爱教育”、四川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南京师范大学朱小蔓老师的“情感教育”,以及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老师的系列研究成果。
    赏识教育之所以在推动素质教育中产生强有力的作用,之所以得到迅速传播,是与理论的滋养分不开的。
     3)从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态的回归
    《学习的革命》的作者戈登?德莱顿先生称赏识教育是“中国的学习的革命”,周弘则强调,赏识教育是回归,是家长、教师对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那样一种心态的回归,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只有回归,教育者才能获得教育孩子的信心、智慧和快乐。
     4)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灵的解放
    周弘认为,孩子的心灵处在舒展还是压抑状态,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孩子心灵舒展,就能轻松而愉快地飞。赏识教育在当前全社会“减负增效”的教育大背景中必将大有可为。
     5)从思维方式的角度看,是观念的更新,是抓住缺点还是抓住优点,是关注光明还关注黑暗,赏识教育给人的是光明思维,带给人的是一系列观念的更新和重组。
     6)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是语言的突破
  赏识教育的语言特色是“旧瓶装新酒”,是“老邻居谈心”,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凝练传神。独具智慧魅力的表达方式,使赏识教育更加贴近自然,贴近生活,贴近民众,贴近生命,贴近时代。

三、学会赏识是大教育的理念

    从婷婷1980年到2000年,周弘先生在教育的旅途上已经跋涉了整整20个年头。
     周弘先生20年的教育实践,经历四次拓展。  
     1、从哑女到“神童”。  
     2、从一个周婷婷到一批“周婷婷”。  
   从1992年,周弘担任南京爱德聋儿康复中心主任,到1998年创办南京婷婷聋童赏识教育实验学校,赏识教育已经培养了一个又一个周婷婷式的早慧聋童,赏识教育走出了个别教育,走出了家庭教育。一个周婷婷是奇迹,一个又一个周婷婷是希望。
     3、从聋童教育到健全儿童教育。  
     许多家长惊呼,聋孩子尚且能发展得这么优秀,难道健全孩子的耳朵反而成了摆设?实际上,周婷婷的事迹早已家喻户晓;周弘的报告早已做遍大江南北: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早已对赏识教育做了大量跟踪报道;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新华社江苏分社早已参与、组织了赏识教育的研究推广工作;南京行知小学、北京育英学校、江苏淮安中学等单位早已开始了学习赏识教育实验研究工作.一大批学者、教师和家长已经行动起来,无数健全的孩子正沐浴着赏识教育的春风。
     4、从儿童教育到终生教育  
    许多教师家长听完周弘的赏识教育报告后,都有这样的感慨:原以为听报告是为了学几招对付孩子的,谁知首先对付的是自己,赏识教育使许多在人生道路上感到迷茫的成年人重新获得了生命成长的喜悦,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时代。
     正如著名教育家孙云晓先生在《少年儿童研究》1998年第一期重点推出的“学会赏识孩子”话题中所指出的那样:“赏识教育是人人都明白却又最容易忘记的道理,它与其说是一种教育理论,不如说是一种生活原则。赏识教育岂止限于儿童?夫妻之间、朋友之间、上下级之间、单位之间,甚至国家之间,都在渴望赏识。”南京一家著名的咨询公司老总实施“赏识管理”取得显著成效,他认为,学会赏识理念将对中国和世界教育方式的革命,学习方式的革命和沟通方式的革命,产生积极的影响。
    难怪伴随着赏识教育的实践,“赏识人生”、“赏识管理”的实践也在迅速展开。
    有人评价:学会赏识,是教育方式的革命、学习方式的革命、沟通方式的革命。周弘还是那句话:学会赏识,旨在呼唤回归,呼唤教育本质的回归。
    让我们和周弘一起呼唤,人类社会正在由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过度,学习化社会的时代已经来临,只有终身学习,才能学会生存;
    知识的日新月异,仅仅靠被动接受、储存已经无济于事了,必须学会创造;
    必须有效地克服日益严重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道德危机,谋求人类长远的真正的幸福,因而应当学会关心;
   在这个高扬科学、民主旗帜的时代里,在我们这样一个刚刚摆脱几千年封建礼教压抑的国度里,多么多么地需要学会赏识!
     我们要让赏识教育早日走入每一个家庭,解放孩子的心灵,转变家长的心态,促进家庭的和谐。
    我们要让赏识教育早日走进每一所学校,冲击应试教育,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的和谐。
    我们要让赏识教育早日走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汇入时代洪流,积极推进全民终生大教育,促进社会的和谐。
    在全民终生学习成长的新型社会里,办教育和受教育将成为每个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再也不能听任教育的书只有少数人读懂,教育的事只有少数人操办的局面继续下去了。人人都能享受教育的境界,只要人人都来办教育才能变成现实。我们要让学会赏识的理念早日走进每个人的心灵。如果人人学会赏识,人人成为自信的老师,人人成为自信的学习,人类便可以从容地迎接21世纪的挑战,拥抱信息时代的来临!  [/COLOR]
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leadbbsfile/upload/2006/10/16/220151.jpg[/imga]
[em14][em13][em14][em13][em14][em13][em14]
258#
发表于 2006-10-16 21:50:32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现将杨校长的《学会赏识 爱满天下》...

现将杨校长的《学会赏识  爱满天下》和《学会赏识  快乐成长》发上来,朋友们分享!


              学会赏识  爱满天下
  
                 作者  杨瑞清

   每次到南京北郊的劳山脚下瞻仰陶行知先生陵墓,都会为牌坊上的“爱满天下”4 个大字感动不已。1995年,我们把坚持多年学习、实践陶行知儿童教育思想的体会,概括为“学会赏识”。2000年,我们请一辈子致力于“童心母爱”教育的斯霞老师亲笔题写了“学会赏识,爱满天下”8 个大字,作为行知小学的校训。
   我们的教师、学生、家长太喜欢这8个字了!

一、学会赏识,奏响爱的旋律
    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
    学会爱,首先要有真爱。教育的本质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没有爱不行,仅有爱不够。要爱,更要会爱。中国的教师最爱孩子,往往也是最不会爱孩子!错误的爱,就变成了害。只有学会了爱,才能奏响爱的旋律,才能爱满天下。
    学会赏识,学会爱,我们力求做好3件事情:

1、达成被爱
   孩子天生是要被关爱,被呵护的,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也许,在陶行知、斯霞、苏霍姆林斯基等先贤们教育思想的引领下,爱孩子已经成为绝大多数教师的信念和习惯,但是,懂孩子的问题还远没有解决好。林崇德教授在《教育的智慧》一书中披露了这样一个调查结果:
   问被调查的老师:“你爱你的学生吗?”90%的老师回答:“爱。”再问这些老师所教的学生:“你感受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只有10%的学生回答说:“感受到了。”
   师生关系往往呈现出“为你好,受不了”的尴尬局面,不是不爱,而是不懂,是不会爱。不会爱,等于没有爱。人的精神生命没有爱,如同人的生理生命没有氧,立刻就会有不良的心理反应,烦恼、焦虑、恐惧与日俱增,久而久之,必然导致痛苦、封闭、扭曲甚至疯狂。
   我们把“达成被爱”作为教师提高师德修养和专业素养的抓手,定期召开家长会、学生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所关注的焦点就是学生是否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教师的爱。“让我爱的学生爱我”是我们学校教师检验是否达成被爱的心理尺度。
   我们还重视培养学生“感受被爱”的能力。对来自老师、家长、同学的爱,要有珍惜之心、感恩之情,对无意的伤害要学会包容、化解,还要学会保护自己,避让、抵制恶意的伤害。

2、引导施爱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爱,那么,爱的能量从哪里来呢?我们的做法是引导施爱,引导孩子去爱同学,爱家长,爱老师,进而去爱国家,爱人类,让每个人都成为爱的源泉。
   我们努力让学生懂得,施爱不仅是为了让别人快乐、幸福,而且是自己获得快乐、幸福的唯一可靠途径。你以自我为中心,别人就会远离你,不喜欢你,周围爱的能量就回馈不到你的身上来,你就得不到爱,你就得不到精神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最吃亏的还不是你吗?“施爱”和“被爱”是相辅相成的,是平衡的。
   我们提出“三爱”基本规范,经常用身边的榜样影响学生,利用黑板报、广播站、校园网等阵地,用写优点卡等形式,形成“要像某某同学那样爱同学、爱老师、爱家长”的浓厚的校园舆论氛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认为,引导施爱,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和谐校园的着力点,是教育的首要任务,把这项工作抓好了,文化知识学习,全面素质提高就有了根本保障。

3、启发自爱
    我们还努力启发学生在“被爱”和“施爱”中学会自爱。自爱是自信、自尊、自立的情感基础,是感受被爱、积极施爱的心理前提。
   其实,每个孩子身上都具有太多值得自豪的东西,我们启发学生至少要脱口说出10条自豪的理由:年纪轻,我自豪;身体棒,我自豪;心肠好,我自豪;跑步快,我自豪;懂礼貌,我自豪;写字漂亮我自豪;唱歌好听我自豪;不怕困难我自豪;……
   达成被爱,引导施爱,启发自爱,让学生在安全感、光荣感、自豪感中快乐成长,我们的教育将会进入新的境界。

二、学会赏识,回归爱的本质

   我们经常检讨自己,我们爱学生的心会不会出现偏差:对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对那些迷恋网络游戏的学生,对那些逆反、不听话的学生,我们是不是真爱,是不是会爱?我们的爱是不是被分数、名次,被听话、乖巧蒙蔽了眼睛而远离生命?我们是不是干了太多舍本逐末的傻事?我们究竟要看重什么?
   学会赏识,学会爱,我们努力强化5个观念:

1、走近生命
   “走近生命”这个“近”是靠近的“近”,不是进入的“进”。我们有一个想法,生命是孩子自己的,教师可以靠近,可以了解,不可以随便闯进去打搅。
   “走近生命”就是强调要克服我们现在的教育“满眼是分”,“目中无人”的倾向,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教育的终极目标绝不能仅仅是分数意义上“成绩”,也不能仅仅是功利意义上“成功”,而应当是幸福意义上的“成长”。 成绩、成功应当是成长的副产品。   
   班级里第一名只有一个;清华、北大一年只能招收那么一点大学生;一个人出名就意味着更多的人为他喝彩;一个人发财就意味着更多的人替他打工;一个人升官就意味着更多的人成为他的下属,一个省只有一个省长,一个市也只有一个市长。如果把教育的目标定位在这样的层面上,那么教育多半注定要失败,人生多半注定要失败!教育要把促进每一个生命的幸福快乐,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我们每个人不一定都能当官,都能出名,都能富甲一方,但是我们活在世上走这么一趟,一定要品尝到快乐的滋味,一定要体验到幸福的感觉!我们的教育就要让孩子一生幸福,一生快乐;而且,童年就让他快乐,教育过程就让他快乐!我们不能过于强调“头悬梁,锥刺骨”,过于强调吃苦,苦吃多了会变成痛苦。“要刻苦而不要痛苦”。
   我们意识到,要教育学生端正对学习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教师首先要端正对学生的态度,对生命的态度。要学会算大帐,算总帐,既要开发生命潜能,又要保护生命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让孩子输在终点线上。
   我们当然关注“分数高不高”,而我们更加关注“心情好不好”。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往往不是态度问题,更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心情问题。心情好,一好百好。就像庄稼长势好,绿油油的,才能丰收;学生生命状态好,才能健康成长。

2、发现潜能
   我们感觉到,真正走近生命以后,就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潜能”,发现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能。人的潜能不是表现在这方面,就是表现在那方面;不是表现在这个时候,就是表现在那个时候;不是表现在这里,就是表现在那里。人的潜能不仅表现在智能上面,其道德潜能也是不可限量的。人的发展所能达到的高度是不可限量的。
   2000年9月,我有幸和北京二十二中孙维刚老师一道参加教育部师德报告团。一次次听孙老师的报告,我一次次受到震撼。孙老师从初一教到高三,将重点中学筛选下来的40名学生全部送上了大学,其中22人上了清华、北大。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潜力多么不可思议!我们有什么资格给孩子早早地、草草地下“不行”、“不好”的结论?
   无条件地永远坚信孩子“行”,是我们奉行的重要教育理念。

3、唤起自信
   如此巨大的潜能怎么能够把它开发出来呢?我们认为,关键是要“唤起自信”。自信是开发巨大潜能的金钥匙。要千方百计让学生个个找到好孩子的感觉,尝到成功的甜头,拥有自信、舒展、快乐的童年。
   班上考第一名的只有一个人,老师如果只关注考前几名的学生,关注拔尖的学生,那些考得不好的孩子,总是灰溜溜的,他们无数次地被宣判“不行”、“粗心”、“不认真”,久而久之,自信心就会受到损失。
    我们的教育不能在为社会培养一大批精英的同时,也制造了更大一批的带着失败的心态走向社会的学生。否则,社会将会为此付出越来越沉重的代价。你让多数人带着阴暗的心理走向社会,成功的人也会觉得不那么安全,不那么美妙。
    让每一个孩子自信、舒展,乃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4、善待差异
   教育必须要解决怎么样让每一个人都拥有自信这个问题。我们取消了按分数排名次的做法,我们还取消了百分制,采用了等级制,可是总感觉还是治标不治本。我们认为根本的问题是要“善待差异”。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不同,我们要善待。
   我们的学校教育里面,往往会格外重视高考那几门学科的分数,那也不错,社会法则,适者生存,你不重视就行了吗?问题就出在如果我们只用高考这几门课程的分数来作为衡量标准,用这个单一的尺子来衡量每一个生命,那么大部分的孩子在这个尺度面前是要失败的;那种挫败感、坏心情往往还会导致孩子最后连高考这几门课也很难真正学好。
   为了克服这种倾向,我们着力创设宽松的环境,准备更多的尺度,特别注重评价学生在自己起点上的进步程度,甚至还专门为某些学生量身定做一些特定的尺度,让孩子有更多的表现机会,获得属于他们的成功。
   我们重视每一种成功的价值,把语文考一百分跟跳绳得一百分看得同样重要。有一个考试老自卑的孩子,跳绳上面被全班同学公认是第一名,还在学校运动会上为班级争了光,成了全班同学的英雄。他这种胜利者的感觉,成功者的心态迁移到语文、数学学习上来,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

5、引导自选
    为每一个孩子创设特殊的评价机制,仍然是我们成年人外加给孩子的。真正的善待差异,是“引导自选”,是引导孩子对于学习内容、进度、方式进行自主选择。他们自己选择的东西哪怕是苦的,也会乐此不疲。所以学会赏识一定是最终落实在自主选择的学习机制上,老师起一个引导的作用。
    我听过许多次魏书生老师的报告,我注意到,魏老师强调“民主”、“科学”,但是我最喜欢的是他常用的“商量”。在学什么、怎样学上多和学生商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学生快乐学习的秘诀所在。
    我们在课堂上,突出“商量”意识,课外,更是不布置或少布置固定的家庭作业,大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我们学校的学生人人熟悉《自主选择12多》:
    好身体多练,好家务多干;
    好书报多读,好电视多看;
    好文章多写,好消息多传;
    好节目多演,好作品多玩;
    好朋友多交,好事情多办;
    大社会多访,大自然多探。
    其实,学生只要主动、用心地做到其中的任何一多,其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效益就凸现出来。

三、学会赏识,实现爱的达成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爱的达成,是有规律、有原则可循的。这些规律、道理并不深奥,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东西,这些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血液里的东西,正是我们要重新确认并发扬光大的教育智慧。
    学会赏识,学会爱,我们认真遵循6条原则。

1、尊重
    要充分尊重人格。教师、学生和家长在人格是对等的。陶行知先生率先把“小孩子”称作“小朋友”,是对儿童人格的极大尊重。尊重人格,我们特别强调学会倾听,学会请教。
    我们觉得蹲下身来平视孩子,倾听孩子说话,会让孩子立刻感受到被尊重。那种只说不听,而且规定孩子必须坐好听,不听还要罚站的做法,就违背了尊重的原则。
    孩子身上有许多真善美的东西,许多灵性的东西。我们觉得,虚心向孩子学习、请教,不仅是对孩子生命价值的承认与尊重,而是教师成长的良好方法。这个时代真是强调成年人要向孩子学习的时代了,成年人要伴随孩子一起成长。

2、相信
    要高度相信潜能。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目前,人的潜能充其量开发不足10%,每一个孩子,哪怕是残疾的孩子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具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生命面前,我们要求自己学会崇拜,学会自豪。
    儿童的生命是值得我们崇拜的,因为展示在我们面前的生命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他的潜力是那么大,精力是那么旺盛,心地是那么纯真,未来是那么美好。
    我们经常提醒自己,既然要教育学生,就要把他们当成天下最好的学生,为他们感到自豪。怀疑、失望、生气,只会使我们失去相信的力量,失去教育的力量。

3、理解
    要深度理解个性。人的生命是千姿百态的,没有两个生命可以是完全一样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孩子给予不同的理解。决不能用单一的尺度去衡量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如何理解孩子丰富而复杂的个性呢?我们强调要学会陪伴,学会感激。
    教师要多多陪伴学生,多与学生开心地谈话。我们体会到,要想让孩子对你说心里话,你得把你的心里话先说出来。陪伴孩子不在于用时多少,而在于用心多少。用心陪伴,可能就是一两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张纸条而已。陪伴,关键是珍惜每一次在一起的时间,并且使在一起的时间变得很愉快。
    不能抱怨你为学生付出了多少多少,而要常常感激学生使自己拥有了第二个童年,促进了自己生命意义的升化。一个人一生有两次成长的黄金的时光,一是自己的童年,二是陪伴孩子的童年。我们觉得陪伴儿童一起成长,是儿童为我们创造的成长良机。带着这一份感激的心去面对儿童,往往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沟通。

4、激励
    要热情激励优点。当我们与孩子心灵相通的时候,我们就能看清孩子的长处、短处和与众不同之处,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抓住孩子的闪光点加以激励,热情的激励。对一个人的这种激励是一个人天性的需要、本性的需求。有一句话叫“优点不说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这是传统的观念。我们的观点是“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慢慢少”。激励学生,要学会发掘,学会分享。
    有人说孩子没有优点,其实只要学会发掘,就一定能发现孩子潜在的优点。或者给孩子制造一个表现优点的机会。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些明显的优点,有的时候不一定去激励他,我们通常的做法是,期望孩子在哪方面发展,就在哪方面寻找、发掘优点、闪光点,加以热情地激励。
    我们现在一谈到激励就是表扬,就是竖大拇指,就吃肯德基,“考得好,肯德基;考得不好,皮带炒肉丝。” 其实最好的激励是学会分享。激励的诀窍,不是要讲“你怎么”,而是要说“我怎么”。我们要让孩子看到因为他的进步,因为他们的表现,我们很快乐,这样,孩子就会受到最大的激励。

5、包容
    要耐心包容特点。习惯上,我们看待孩子,往往不是优点就是缺点,不是表扬、奖励就是批评、惩罚,这是太绝对化了。其实,孩子们的表现大多数是中间状况,需要我们关注的优点、缺点大概不会超过10%。我们认为要接纳、再接纳,要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心里空间,使孩子的求知、成长成为自发的内在的需要,而不是靠表扬或者批评带来的外在强化。教师每时每刻都要关注自己的学生,爱自己的学生,而大多数的时候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视而不见”,不一定激励,更不轻易批评,更多是包容,看到就完了,看到就行了,不要再干预了,不要用表扬、惩罚、批评干预他,更多时候要让孩子处在一个自由的、自在的状态中。要学会反思,学会等待。
    对待孩子的行为,首先不要抱怨,不要指责,不要问“你怎么了”,而是问“我怎么了”,是不是我们老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什么差错,或者孩子的行为表现恰恰是与时俱进的,而我们是落后了,我们的观念陈旧了,这样反思一下,往往会获得更多的教育智慧。
    要允许孩子重复犯错误,要学会等待。教师最大的错是不许学生出错,导致学生最大的缺点,是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孩子有很多曾经令人烦恼的表现,在孩子的生命成长过程中会自行消失。孩子小时候说话含混不清,长大以后个个都能说出清晰的口语,不用着急;孩子小时候走路歪歪倒倒的,也不要着急,将来会有矫健的身影。要学会等待。

6、提醒
    要友情提醒缺点。要特别强调的是,学会赏识不否认批评、惩罚,而且认为只要摆正位置、注意策略,就可以更大胆的批评、惩罚,赏识可以使批评、惩罚更有力量、更有效果。但是我们不把“批评”这个词作为原则加以强化,因为批评太让人心惊胆战了,我们的孩子被批评得太多了。我们用上了“提醒”这个词。提醒是我们的文化里面一个很有韵味的词,我们现在用它来表达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人们往往会把好朋友的提醒当作生命的珍贵礼物加以接受。友情提醒,要学会批评,学会分担,
    应该在充分鼓励的前提下批评,可以这样来表达批评:“太好了,除了不对的地方”或者“太好了,还可以更好”。用这样的心态和语气去表达你的批评,往往会起到良好的效果。批评的时候,讲究一点幽默是个好办法。其实孩子不怕训斥、惩罚,怕的是感动、幽默。
    学会分担是最好的提醒,很多情况下,孩子犯错误、考低分了,不是故意的,他们自己也很伤心,这个时候教师就要真诚地安慰孩子,为他分担痛苦,不能在伤口上抹盐,雪上加霜,这叫“够朋友”。现在,我们面对淘气的孩子,面对考低分的孩子,第一个反应已经不是“生气”,而是“心疼”。
    我们还体会到,提醒不能太多,相当于激励的10%就够了,激励的比例要远远大于提醒,暖空气的势力要远远大于冷空气。冷空气偶尔吹一下,可以让人清醒,吹多了,孩子柔弱的心灵就会收缩,成长的步伐就会受阻。

    最后,让我们重温陶行知先生的那首振聋发聩的诗——《糊涂的先生》:
    你这糊涂的先生!
    你的学校成了害人坑!
    你的墨水笔下有冤魂!
    你说瓦特庸。
    你说牛顿笨。
    你说像个鸡蛋坏了的爱迪生。
    若信你的话,
    哪儿来火轮?
    哪儿来电灯?
    哪儿来微积分?
    你这糊涂的先生!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中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要等到:
    坐火轮,
    点电灯,
    学微积分,
    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思考,走出爱的误区,回归爱的本质,实现爱的达成,奏响爱的旋律。学会赏识,爱满天下![/COLOR]

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leadbbsfile/upload/2006/10/16/220506.jpg[/imga]

[em14][em13][em14][em13][em14][em13][em14]
259#
发表于 2006-10-16 22:28:06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COLOR=red]提前欢迎王者妈来到...

提前欢迎王者妈来到这里!在这里,

我们将告别悲伤,沉浸在为我们拥有的“长了一双龙的耳朵的孩子”而欢呼、而自豪!

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我的孩子,我都会眼含热泪的拥抱她,亲吻她,

为我所创造的这个生命而永远的自豪!...

找到这种生命状态,相信所有的问题在您看来

都将,不会再是

问题!!!

让我们携起手来,拥抱孩子们美好的明天!!!

好吗?[/COLOR]

[em14][em13][em14][em13][em14][em13][em14]
260#
发表于 2006-10-16 23:50:39 | 只看该作者
     企业QQ : 4000888552

re:[COLOR=blue]这几天,女儿有点...

这几天,女儿有点咳嗽!

但看着她那甜甜的睡相,

我笑了...

是啊!女儿每天都会带给我们多少的欢乐啊!

以前的日记我们仅仅纪录女儿所讲过的字词或者短句,

现在,我们却不知如何来写女儿的日记了,

怎么写呢?一直再思考着换一种模式?

可时间快过去半个多月了,

还是没有想出比较满意的方式来纪录女儿的成长和进步!

希望网友们能给出出主意!!!

拜托大家了!!![/COLOR]

[em14][em14][em14][em14][em14][em1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赏识教育网 ( 粤ICP备12091507号-1 )

GMT+8, 2024-11-23 06:50 , Processed in 0.10924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