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篇小丸子的帖子
启示二:人文精神、生本思想要发扬光大。新课程改革在全国上下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教师定位的变化,使教师失去了对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广大教师由原来知识的主宰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激励者,教师和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师生之间成为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要摈弃“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等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要求学生尊重自己的同时,要给予学生以更多的尊重.使“以生为本”的思想在校园内外形成浓厚的氛围.我们经常回忆起1991年暑假期间潍城区教育局聘请五位美国教师培训英语教师的一幕,课堂上,肯尼迪先生为了讲清楚“匍匐”一词的含义,不惜爬在地上“匍匐前进”。前不久,读到的一则消息同样使我们深有感触,一中国教育考察团到英国学校听课时,发现在英国的课堂上,偶尔会出现这样的场面:教师为了使自己的视角能和学生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直接面对面的交流,竟跪在地上和学生交谈。这一“爬”一“跪”两个动作,可能还不被我们有些教师所理解和接受,但这里首先体现出一种先进生动的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一种可贵的教育思想。我们不提倡教师在课堂上跪着和学生讲话,但我们提倡教师以民主的意识、平和的心境、平视的眼光和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对知识理解时生发的奇思异想,同时还要尊重学生们广泛的课余爱好和兴趣,学生们作为一个个性情各异的生灵,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情有独钟”,或书法,或绘画,有的擅长音乐,有的喜欢体育,或许还有人忙里偷闲打打电子游戏轻松一下也未可知,只要学生们能够把握好“度”,尽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挥。要让学生有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自由天地,而不能禁锢他们,使他们变成知识的容器、学习的机器人。
启示三:处理学生问题的方式方法也要有所改变。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中的最微妙的接触。” 老师们每天面对许多突如其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当面对犯错的学生时,要注意冷静地思考,细致地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过去那种动辄板起面孔急风暴雨地训斥的做法早已不合时宜,讽刺、挖苦甚至体罚只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任何人都有他脆弱的一面,但同时也有其优点。人人都有自尊心,都喜欢被人欣赏、称赞,学生们同样也不例外。被人欣赏特别是被老师欣赏,无疑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被点燃的信任。欣赏别人也是一种境界和美德,是一种沙里淘金发现绿洲的快乐。欣赏犹如一盏高悬的明灯,不仅照亮学生,也照亮师者。教师应该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在不断发现学生的优点、发现学生内在美的同时,也一定会找到教育学生的行之有效的妙计良方。“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陶行知先生的话发人深省,而陶行知先生处理学生问题时那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做法不同样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