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zwhmjh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我对赏识教育的点点感悟

[复制链接]
161#
 楼主| 发表于 2007-4-24 10:00:23 | 只看该作者

re:谢谢海韵~~~[em05][em14]

谢谢海韵~~~[em05][em14]
162#
 楼主| 发表于 2007-4-25 10:13:31 | 只看该作者

re:[COLOR=blue]孩子写作业磨蹭的...

孩子写作业磨蹭的原因与办法(系列1~18)[/COLOR]
  
    1、孩子磨蹭坏处多[/COLOR]
  谈及孩子写作业磨蹭,也许您更看重的是孩子自身形成的问题,但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会发现,孩子的磨蹭固然有其自身能力不足的原因,但外在的因素往往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所谓外在因素,主要是指社会、学校教师及父母等各方面因素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们原本是生活在他们自由自在的心理世界的,他们对世间的万事万物地充满着好奇的,他们的兴趣所在是非常个性化的,与成人截然不同。但是有些教育者对孩子的过分期待、过分功利化的教育,像强加给孩子的一根指挥棒,似乎不围绕着这个指挥棒转,孩子的未来就没有希望、没有幸福。由此带来的是,孩子缺少了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缺少了独立意识和学习的主动性,就象驯服的考虑一样,任人摆布。
  “抓紧时间!抓紧时间!”是父母经常在孩子耳边说的话,时间逐渐成了成人强加给孩子们的一个无形的怪物,它无时无刻不在追赶着、吞噬看孩子们那原本是快乐的心灵。他们往往用拖延时间来表示消极的反抗,因为他们知道,在“抓紧时间!”完成了作业之后,等待着他们的又是没完没了的新任务。经常有这种现象,父母以为孩子在他自己的房间里做作业,其实他的孩子正在背着父母做自己的事呢。
  学校追求升学率,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当成教学好坏的衡量尺度,为了提高成绩,教师多留作业自然是顺理成章。而学生父母也会经常向教师要求多留些作业,唯恐浪费了孩子们“宝贵的学习时间”。长此以往,孩子自然就会产生厌倦情绪,厌倦写作业,甚至厌倦上学。

    2、父母的过分关心会造成孩子的磨蹭[/COLOR]
  孩子小的时候,很多父母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做,包括不让孩子与伙伴玩耍交往,他们总是以为现在孩子还小,不会产生什么大的不良影响,等长大了那些问题也就烟消云散了。而父母们却不知道,由于他们的过分关心、过分的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自我学习、自我锻炼的机会,造成孩子凡事都依靠父母,期待着父母的无私奉献,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有安全感。而当孩子一旦失去这样的关爱,一旦遇到了挫折,孩子便感到失落、恐惧,甚至产生怨恨心理。在生活学习上的具体表现就是对家长强烈的依赖性,离开父母就不能处理生活、学习中的任何问题,如做作业会经常把时间拖得很长才能结束,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作业量的增加,写作业的磨蹭问题会更加明显。
  所以建议家长在生活中给孩子一些自己做主的权利,让孩子成为家庭生活的参与者而不是服从者。日常生活中应尊重、倾听孩子的意见和建议,采纳孩子的合理建议,大一点的孩子可以适当地给他一些权利,并注意培养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等,逐渐的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减少对父母的过分信赖。
  在做作业时,要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遇到自己通过思考仍不能解决的问题,父母可以在搞清原因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帮助,如提示、启发,千万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要知道保证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前提是:给予孩子自己思考的空间,相信孩子的能力。

    3、父母的喜怒无常会造成孩子的磨蹭[/COLOR]
  有些父母在情绪高涨的时候,对孩子表现出异乎寻常的亲切,而稍不遂意便勃然大怒,而后转瞬又归于平静,孩子不知道父母为什么发怒,也不知道父母为什么一会儿又不怒了,孩子无法适应父母的喜怒无常,他们对此手足无措,无法应对。
  要知道,父母的非理性的大怒,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不同的心理障碍,表现为做事心不在焉,总爱“走神儿”,或表现为一惊一咋的,或总是用被动的拖延来应对父母的变化无常的态度。学习上的“磨蹭”现象就是一种明显的表现。
  你们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最好结合自己的特点找到控制情绪的办法,不要因为一点儿小事而失去理智。即便是批评孩子时也要注意,批评只在当时,以后不提。要知道父母良好的自我修养是对孩子心理健康、免遭学习障碍困扰的基本保障。

    4、父母的过高期待也会造成孩子的磨蹭[/COLOR]
  现代社会严酷的竞争环境使得许多父母在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上,产生了诸多的误区。父母之间不顾现实条件地相互攀比,唯恐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他人。他们对学校的正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了,许多人在不考虑孩子举爱好的前提下,为孩子大量投资“额外的教育”,孩子除了周一至周五正常的学校学习外,还要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辅导班,周末也没有休息。从技能的提高、智力的早熟上看,许多孩子的确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果”,但也的确有更多的孩子因此而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自己的快乐童年。
  孩子过早地承担了竞争的压力。他们尚无法承受父母那份“望子成龙”的爱意。由此带来的是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尖锐矛盾,形成逆反心理,对本来有兴趣的学习也失去了兴趣。无兴趣地、被迫性地学习,是产生“磨蹭”现象的最直接原因。
  建议父母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解决办法:(1)发现孩子的兴趣与爱好,用兴趣爱好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2)给孩子适当的娱时间,休息不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3)了解自己的孩子,不与别人攀比。

    5、孩子的“厕所现象”[/COLOR]
  经常听到有些父母聊到孩子时说:“我的孩子进厕所从来不能很快出来,不知怎么厕所和他那么亲?”
  有一个叫欣欣孩子今年9岁,她母亲经常和我们说起她,说欣欣有在厕所一待就是很长时间的情况,尤其是在写作业或拉小提琴之前,经常不是说肚子疼就是说要上厕所,一进厕所,没有20分钟就出不来,而且妈妈发现她经常在厕所里看课外书,或手里玩着玩具。
  当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厕所现象”时,我们或许会发现,孩子不一定真需要上厕所。对他们来说,在厕所里可以做一会儿他们想做而成人看见了又限制他们做的事情,这才是上厕所的真正原因。在孩子的心理世界中,厕所就好比是一个“安全岛”,它可以用让他们有一会儿暂时的停留,他们是在自我缓解心理上的压力,是对被迫性学习的一种抵触方式。
  如果您的孩子也有“厕所现象”,就要及时反思一下自己对孩子的需求是否过高,学习任务是否安排过满;您自己的心态是否过于紧张;你对孩子的态度(包括批评)是否过于严厉了。如果这样,就请您参考我们的建议:和孩子商量一下,重新调整学习计划,让计划中有玩和娱乐的时间。劳逸结合可以减少孩子的学习压力,增强学习的效率。一张一弛不仅适用于孩子们的学习规律,而且将对人一生的身心健康起到不可估量的指导性作用。

    6、孩子为何思想不集中、爱走神[/COLOR]
  孩子写作业时“开小差儿”,或许是某个因素让他“神游”于自己的游戏世界里了,或是作业太枯燥,让他没兴趣了。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千万不要大声地训斥他,以免惊吓了孩子。因为这样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造成孩子的恐惧心理,产生心理压力,严重者还有可能形成导致精神殿堂的隐患。
  (1)及时沟通。父母在平时多提醒孩子,在做作业时不要让其他事情干扰,想起兴奋的事儿,也要克制自己,等写完作业再讲出来与大家分享。如果遇到难题,也不要看着发呆,要勇敢的面对,积极的思考,实在不会的要及时找老师或父母,或问同学,不要被动地消磨时间。
  (2)做一些提高注意力的游戏。孩子写作业出现“走神现象”,单从自身能力上看其实是注意力缺乏的一种表现,如果父母不能及时发现并给予孩子必要的帮助,必然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而游戏是解决孩子注意力问题的好方法,父母可以寻找或自己创作一些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游戏进行训练,但游戏必须以柔和、感兴趣而不是胁迫的文艺开展,只有这样孩子的所得到的体验才可以促进放松,提高注意力了。

    7、“催促”失效怎么办?[/COLOR]
  有些父母在孩子写作业时常常催促孩子:快点儿,赶快把作业做完,我们要出去了,这些作业必须在一刻钟内完成,等等。父母总是让孩子适应他们的时间安排,其实这样做是无法改变孩子的学习速度的,孩子往往会因此心里着急,静不下心来,时时处在焦虑之中,所谓“欲速则不达”,正是这个道理。
  父母首先应认识到硬性地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会产生问题,同时还应该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根据他的能力,在完成作业前与他共同制定时间安排计划,减轻孩子焦虑的心情,这样孩子应付主动地按照安排去做。
  其次,父母要防止自己进入情绪化的无序状态,比如一会儿要孩子安心写作业,一会儿又弄来食品让孩子马上吃,一会儿又要孩子拉琴……让孩子不假思索地跟着他们的想法“忙活”,孩子只有手忙脚乱的份儿,使得孩子经常做事虎头蛇尾,时间没少花,但事情却没做好。所以父母要心中有数,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能想起一件觉得重要的事就往其他事情里加。
  再者就是对于那些行动缓慢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分清是因为主观上的懒惰,消极因素引起的怠慢情绪,还是因为自身的慢性子,不能一味地要求孩子做保持快的节奏。

    8、“陪读”有用吗?[/COLOR]
  所谓“陪读”,就是孩子在学习时需要父母的陪伴。
  孩子在幼儿时期的学习更多地需要父母的陪伴,而且有利于孩子的学习,一方面孩子可以通过父母的讲解学习知识,一方面父母的陪伴可以给孩子一个安全感,能让孩子安下心来学习。但父母在陪读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孩子自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各种表现,及时改变“不良倾向”,调整教育方法,“陪读”不等于“依赖”。
  如果不注意独立性的培养,孩子的学习应付越来越吃力,到了小学高年级应付更显得笨拙,学习“磨蹭”现象就必然会出现。这样的“陪读”将失去积极的意义。
  (1)让孩子自己安排写作业的程序。因为孩子对自己的安排选择往往更容易坚持。
  (2)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要有意识地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事情,让孩子经常说“我自己来做”、“我自己来想”,养成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人都有一种“以自己说出的话来要求自己”的心理倾向,小孩也不例外。
  (3)培养孩子举一反三的能力。特别要注意父母在孩子做作业思考问题时,千万不能急于告诉孩子答案,这样你们就剥夺了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剥夺了孩子表达自己意见和想法的权利,长此以往孩子对出现的学习问题就会没有主意,产生对父母的依赖。

    9、写作业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退缩情绪怎么办?[/COLOR]
  人们在遇到困难时,总会表现出不安和失望,有时甚至还会失去信心。在这时,一个人的毅力和恒心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父母的过分关爱和过度的保护,使孩子们只体验到了家庭给予的幸福与享受,而体验不到现实性的困难与磨炼。在困难面前,孩子们往往不知所措,因为他们缺少独立思考能力和意志力。所以,父母要正确看待孩子在写作业时遇到的困难,把这些困难当成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的资源和手段。
  当然,在做作业的时候,要让孩子从容易的科目做起。如果经常性的要求孩子多练习自己的弱项科目,可能性会使孩子产生困难情绪,从而挫伤孩子做作业的积极性。
  其次,要注意对孩子进行意志力的培养。在生活上可适当地分配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完成。做作业时,应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遇到困难时,父母可以给予提示启发,逐渐过渡到让儿子独立解决问题,还要注意培养孩子坚强的毅力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
  就写作业而言,真正对孩子有意义的是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尤其是使孩子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地解决了难题的那种喜悦的成就感。如果孩子能经常性地体验到这种喜悦,那么你就可以确信,你的孩子已经踏上了成功之路了。

    10、如何对待过于认真的孩子?[/COLOR]
  在学习中,有的孩子对自己过于认真,从现象上看这类孩子学习很努力,对自己要求很高,很容易被人们赞誉。但是仔细分析会发现,他们过分认真,追求完美,并不是件好事。他们在做作业时,会经常对自己刚刚写的字或题产生疑虑,反复地用橡皮涂改,仍然不能让自己满意,其结果是写作业磨磨蹭蹭。有人把这类孩子的行为叫“橡皮综合症”,其实也就是心理学所说的“强迫症”。
  其实,这些情况基本上都是由于父母的要求非常严厉,强迫孩子无条件地服从他们的思想意识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苛求完美,使得孩子形成了以服从父母、实现父母期待为目标的意识,采取以父母满意而不是自己满意的方式获取成功。如果做事情一旦出现了不完美,就会深感内疚,就恐惧焦虑,不能坦然接受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最终导致消极、被动、自卑、懦弱等不良个性的形成。
  所以家长对待孩子应该做到:(1)尊重孩子,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图做事;(2)教育孩子凡事只求尽力,不求完美;(3)注意孩子的独立人格;(4)经常及时的与孩子进行沟通。

    11、如何对待孩子产生的逆反情绪?[/COLOR]
  孩子对写作业的逆反情绪是比较普遍的,父母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加以分析,产生逆反情绪的原因的复杂的,不能哈蟆单纯地责备孩子。
  (1)多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需要父母的支持与鼓励,鼓励的方法很多,但最有效的就是对孩子所做的每一点努力父母都要有反应。这种敏感的反应能够表示出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事情可以很小,反应也可以很简单,但效果却非常明显。反之,孩子就可能会养成懒散、不爱动脑筋思考的习惯,到了高年级就会使他们不喜欢做作业,特别是不喜欢做需要动脑筋的作业,再加上父母对孩子写作业的“唠叨”态度,会让孩子烦上加烦。
  (2)少攀比。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他们经常埋怨自己的孩子进步太慢,还经常拿孩子的缺点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越比心里越不能平衡,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够努力,总以为通过提醒孩子“别人有多么出色的成绩”,可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事实上,这样不仅不能促进孩子的进步,反而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让孩子失去自信,停留在原地甚至退步。
  (3)不絮叨。教育孩子时,父母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和教育智慧,要在尊重和理解的前提下和孩子共同商讨,听取孩子的意见,尽量避免那令孩子都厌烦的苦口婆心的“絮叨”。

    12、以游戏式的竞争方法取代强迫性的命令[/COLOR]
  如果孩子能够主动的学习是父母们最喜欢看到的,但在看不到孩子在学习上有“主动性”时,大多是用“强迫命令”来解决问题。而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自然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不情愿地“奉命行事”,形成了父母“操心”,孩子“烦心”的局面。
  很多聪明的父母会经常采用游戏式的竞争代替强迫性的命令,他们知道游戏会给人们带来兴奋和快乐,而且孩子都喜欢做游戏,游戏是孩子学习的有效手段,“玩中学”“寓教于乐”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种方法在改善孩子不主动、拖拉(即磨蹭)的不良习惯是卓有成效的。
  当然,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不同,需要父母仔细观察,找出适合你孩子的游戏。

    13、用特长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COLOR]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能结构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也就是说孩子的智能潜力是不一样的,适合不同孩子的学习方法当然不会相同。然而,目前学校的教育却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相同的教学方法、统一的学习要求、相同的作业等等,忽视孩子的特长潜能和个性特点,造成大多数孩子在学习上表现不甚理想,使培养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被破坏,学习对孩子成了一件烦燥无聊的事情。
  父母应该了解自己的孩子,善于发现他身上的优势潜能,利用他的天赋特长重塑他的自尊和自信,充分借助他原有的兴趣和爱好进行迁移,以此来带动其他方面的学习,激发出他新的学习兴趣来。生活中这种典型事例非常多。

    15、“写得好”与“玩得好”[/COLOR]
  这个题目的意思就是让孩子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有秩序地、快捷地写作业,又有轻松的玩的时间。如果没有安排,孩子就可能一会儿想做这一会儿想做那,让孩子感到没有头绪,心情烦燥,就会表现出明显的“磨蹭”来。
  父母应从小教育自己的孩子:(1)一心专用。即事要一件一件的做,专心完成一件事情,再去想另一件事,要用心一处,这样做事情才比较有效率;2)想一想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也就是让孩子做一个小计划。有了一个合理的时间安排,孩子就可能会一步一步按照自己定的计划完成学习,然后轻松地去玩。
  另外,父母要注意——不要给孩子的学习计划安排得太满,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学校作业外的学习任务,而且计划要和孩子共同制定,不可以强迫,更不能在孩子按照计划完成学习任务时,临时改变计划,额外增加任务。要给孩子玩和休息的时间,否则孩子会对你产生不信任,以致造成孩子宁愿“磨蹭”也不会按计划做的逆反心理。

    16、什么时间写作业效率高?[/COLOR]
  很多父母可能更看重结果而不顾及过程,表现在孩子写作业方面为——经常性的提醒孩子“抓紧时间”写作业,尽快的完成作业,对于写作业中产生的不良影响和不佳效果等都不太在意。这里分析一下写作业在时间选择上要注意的问题,以提高写作业的效率,预防磨蹭现象的发生。
  (1)上课时不能偷偷写作业,也不能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写作业。前者会影响上课听讲,后者既会影响休息还会影响下一节课的学习质量。也许很多人会认为自己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不磨蹭了,但又形成了一个不好的学习习惯,不能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新的学习内容不能很好掌握,影响了学习的效果,新的磨蹭又产生了。
  (2)饭前和饭后不宜催促孩子急着写作业。饭前由于孩子饥肠辘辘,肯定很难集中精力写作业;饭后人的全身活动能量都集中在消化器官上,大脑的活动相对迟缓阶段。因此,饭前饭后的一段时间学习效率最低,不适宜写作业。
  (3)与其他的学习活动进行统一计划,合理的安排写作业的时间。在学校可以利用自习时间、教师讲完课的剩余时间写作业,如果写不完就回家写,要让孩子明白老师留的作业多半是要求在家完成的。

    17、及时复习法[/COLOR]
  及时复习的方法是根据人的记忆规律总结出来的,它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减少孩子因遗忘或记忆不清而导致的在做作业时的“磨蹭”现象。
  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由于学习科目和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只要课上能认真听讲即可基本掌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内容逐渐复杂,这时如果没有消化好老师课堂讲的知识,又没有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做起作业就会显得磨蹭了,他们会边写作业边翻看书中内容,总是处在一种被动状态。如果孩子在做作业前先复习,则可以在做作业时做到心中有数,既巩固了学习的内容,又可以提高写作业的速度,这样,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下面介绍一下培养孩子养成复习好习惯的要点:
  (1)及时复习,最好当天的功课当天复习;
  (2)指导孩子进行阶段复习,包括章节复习和科目总复习;
  (3)学会通过看课本的目录,回忆已经学过的知识;
  (4)教孩子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知识;
  (5)教孩子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眼、耳、手并用,即自己看,与别人讨论,用手写等多种方式交换使用;要长时间地总复习同一个内容;读背相结合等等。

    18、面对写作业磨蹭的孩子,父母要有信心[/COLOR]
  至此,我们都知道了孩子写作业磨蹭的现象不是单一性的问题,它是由综合性因素导致的。父母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环节。
  首先,我们要给孩子一个过程。要知道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坏习惯的转变同样需要一个过程,也就是说帮助孩子克服磨蹭也需要一个过程。
  其次,作为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更不能不顾现实,硬逼着孩子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父母应该通过耐心细致地观察,了解你的孩子,倾听孩子的意见,发现他的特点,了解他的渴望,并与孩子共同努力,达到共同期待的理想目标。
  最后,父母们应该深信:每一个有自尊心的孩子,都希望父母因自己的某种成功而自豪;在所有的挫折中,几乎没有比令父母失望而更令孩子感到痛苦不堪的事情了
163#
 楼主| 发表于 2007-4-25 10:27:29 | 只看该作者

re:[COLOR=blue]如何帮助孩子摆正...

如何帮助孩子摆正学与玩在生活中的位置?[/COLOR]

    学生是该玩还是该学,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从小学生来讲,我先给大家举个例子,你们看美国的小学生,五年级之前是都没有教材的。他们就是在游戏中,玩耍中培养一种团队精神,在游戏中开发智商,培养你的动手能力。相对来说。文化课是比较次要的。在我看来,小学是培养学生的童真、童趣,热爱大自然,培养各种爱好的阶段。因此我认为应当减轻小学生的负担,避免全民的超常教育。这个阶段主要应该以开发智力、培养学习兴趣,培养与人相处的团队精神、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为主。而这些活动都应该在玩中,游戏中,在团体的活动中逐渐培养,其中智力开发,科技制作等活动将会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据个例子来说,我是教数学的,我发现幼儿园比较喜欢绘画的孩子将来的立体几何是非常厉害的,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孩子在小学阶段的“玩”。

    但是,到了中学,这个玩就要有所控制了。还是以美国为例子,他们的学生到了考大学的时候也是压力很大,甚至超过了中国的学生。所以,到了中学阶段,他的这种“玩”完全是一种享受学科之美。因为学科本身就有好玩的东西,学习过程中的那种跌宕起伏,那种出神入化、茅塞顿开的感觉对学生的冲击是相当大的。因为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用学科之美,那种对称的美,那种和谐的美,去深深地打动学生,让他喜欢上这门学科,让他能从学习中挖掘乐趣,让他能从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玩耍的快乐,这样他的学习也就轻松了。效率也就提高了。因此中学阶段脱离了学习去玩是不现实的,中学的玩重在挖掘学科之美,培养动手能力。这里我在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一次我与一位德国的中学校长交流,谈起两国中学生的特点,这位校长说道:中国学生的考试成绩是世界一流的,但你们却不得不拿自己的钱买我们国家的东西。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我,每每想起这句话我都在反思:为什么我国的中学生在国际学科竞赛中获得的金牌越来越多,但是我们离诺贝尔奖却越来越远?为什么我们的中学生考分越来越高,但创新能力越来越差?所以说,我们不能一味的要求学生去看书,为了学习而学习,我们必须让他们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才智,让他们寓教于乐,寓乐于教,能够充分的享受学与玩带给他们的双重享受。

  现在的孩子完全没有了童趣,他们没有了童年,他们背负的无聊的压力太大了,课余时间都被占据了,根本没有玩的时间。譬如现在孩子放学过周末,家长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奔波于各种辅导班之间,这样下来,孩子比平常还累。这样做虽然到最后孩子什么都懂点,但是什么都不是特长,最终的结果就是孩子出现厌学。这就是因为家长施压的东西太多,但是孩子消化不了,最终出现厌学。根据我多年的经验,我总结出差生产生的原因:当一个学生反复的遭遇失败的打击后,就成为差生了。那么如何转变呢?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就是让他反复享受成功的喜悦,他就会变成好学生。一个学生之所以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家长施加的压力太大,学生完不成,但是家里还是让他继续,因此他就产生了挫折感。因为我认为家里让学生什么都学完全没有必要,只要一“专就”可以,每天拿出来一部分时间去学习自己的个人爱好,这样效果会更好。

  总的来说,小学生应该是在玩中学,中学生应该是学习中通过感悟学科之美,感悟学科的魅力于是对学习产生兴趣,于是学习变得很愉快。在学科规律的探讨中,在学科实践的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精神,从苦学变为乐学。[/COLOR]
164#
 楼主| 发表于 2007-4-26 09:18:32 | 只看该作者

re:[COLOR=blue]唤醒孩子[/CO...

唤醒孩子[/COLOR]

理解孩子吧!!

孩子就是孩子

孩子的自控能力、承受能力、成长动力比家长小。

家长在生活中还时常萎靡、低落,找发泄寄托,时常抵挡不住外界的诱惑……

何况孩子!!


什么是教育?

教育就是影响!!就是唤醒!![/COLOR]

教育是天上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地上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

父母、老师不跟孩子沟通,不主动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不去与孩子进行思想的碰撞,不去用好的行为影响孩子。

那么社会的环境、外界不良的环境就会趁虚而入!!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两个小人,一个好孩子,一个坏孩子……

外界的诱惑在引诱坏孩子,而家长们呢?

要善于团结孩子心中的好孩子,唤醒孩子心中的好孩子,合力打击坏孩子!!

教育是要由内而外的……

外在的“逼”、“压”只能起一时作用,逼急了,甚至会逼出坏孩子。

撒谎、背着父母抄作业、甚至与父母对着干……接踵而来。

教育讲究的是唤醒!!唤醒孩子心中的好孩子!让好孩子慢慢成长。


对于孩子的厌学以及坏习惯

家长更多的是要学会包容!学会等待!!

心中坚信孩子会慢慢变好的,只是要给孩子们时间,充许孩子们在反复中成长,在错误中成长。


家长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怎么才能不焦急?

首先要做的是全接纳!!接纳孩子的不足和坏习惯。

把孩子的不如意和坏习惯视为正常,视为起点!![/COLOR]

这样,再用放大镜去发现孩子的每一丝闪光点,每一丁点进步!!

再发自内心地去赏识孩子、去激励孩子……

挑错教育变成了发自内心的赏识,负向教育变成了正向教育!!

孩子的自尊、自信会慢慢建立,心中的好孩子被慢慢唤醒……。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有选择性,见黑便不见白,反之亦然。看待优点和缺点也是一样。注意力等于事实!!家长一旦在生活中只注意孩子的缺点,看不到孩子的进步,心态马上会变化,心情会变遭!就会无形中表现在脸上、话语中……)
165#
发表于 2007-4-26 09:45:23 | 只看该作者

re:包容,全接纳,激励,真正的赏识好...

包容,全接纳,激励,真正的赏识

好一个zwhmjh,佩服!
166#
发表于 2007-4-27 08:55:45 | 只看该作者

re:zwhmjh 你...

zwhmjh
你和海韵说得太好了.佩服.....
167#
发表于 2007-4-27 15:51:40 | 只看该作者

re:支持!

支持!
168#
 楼主| 发表于 2007-4-27 16:03:30 | 只看该作者

re:老李?呵呵~~`非常高兴!!![...

老李?

呵呵~~`非常高兴!!![em05][em05]
169#
发表于 2007-4-27 16:07:17 | 只看该作者

re:在线呢,呵呵;刚出差回来,差不多20天了...

在线呢,呵呵;刚出差回来,差不多20天了。到常去的地方报到,简单回复一下先。
170#
 楼主| 发表于 2007-4-29 12:00:04 | 只看该作者

re:[COLOR=blue]杰出父母只做三件...

杰出父母只做三件事[/COLOR]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

    显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过于极端,失之偏颇,并不可取。杰出的父母从来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

    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

    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

    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发愤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砥砺、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

    潜能开发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但也有步骤,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须要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计划完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步入了一个新的误区,即盲信盲从甚至痴迷于所谓成功教子的家教经验,但这些经验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们没有“可迁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郸学步”,适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东西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的。教育孩子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复杂,抓好了亲子关系、习惯培养、学习这三件大事,父母成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遥远的梦幻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赏识教育网 ( 粤ICP备12091507号-1 )

GMT+8, 2024-11-24 05:01 , Processed in 0.05196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