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蓉儿看着时间,自己主动弹琴去了,不用我陪...
蓉儿看着时间,自己主动弹琴去了,不用我陪,呵呵,以前从没有过的。太开心了!re:蓉儿的进步真是不小。[EM41] ...
蓉儿的进步真是不小。re:[SIZE=3]昨天晚上,和蓉儿一起...
昨天晚上,和蓉儿一起看《科学宫》里的《人体的秘密》---=我从哪里来。蓉儿饶有兴趣的看着人从一个小小的细胞开始发育,4周后、8周后胎儿发育成什么样子,当看到胎儿到280天在妈妈的子宫里的样子时,大声惊叫:“呀!妈妈,我在你肚子里时,怎么是倒着的?”“是啊,每个孩子在她妈妈肚子里都是这个样子的”蓉儿若有所思,还一脸的严肃说:“我不记得了!”啊?哈哈哈。
接下来,蓉儿有发现了新大陆,“妈妈,你吃的东西都通过肚脐眼到我肚子里了,把我吃的饱饱的,你一点也吃不上,那怎么办?”呵呵,“妈妈输给你的是妈妈消化了以后的营养,不是直接的食物”
re:蓉儿给我下了一个任务:妈妈,你要每天...
蓉儿给我下了一个任务:妈妈,你要每天背《千字文》三行,晚上睡觉前我检查“好,保证完成任务!”
“你背的一共是64个字,我背的《论语》三段,有时多,有时少,也许100多个字呢!”
“是啊,尽管这样,妈妈都没你背得快呢,今天我争取和你一起背完”
晚饭后,蓉儿拿过《论语》书和《千字文》和我一起背,由于是比赛,蓉儿背的很积极,结果也许只有5分钟吧,蓉儿就顺利的背完了。而我背的有点结巴,呵呵,自己确实比不上孩子啊!
re:[SIZE=3]今天心情很好,所以今...
今天心情很好,所以今天的蓉儿在我眼里特别可爱,好奇怪的感觉呀!今天见了蓉儿的班主任,无疑蓉儿在她眼里是优秀的,包括各方面的能力,只是提出一点,就是写字,蓉儿在学校做作业速度是很快,但就是写的不好。正赶上这几天学校搞展览,各班挑着写得好的同学,每人写一张字,蓉儿没有被选上,心里多少有点失落,于是她的班主任抓住这个机会,把蓉儿叫到跟前说:“你看他们写得这些字好吗?”蓉儿说:“好”老师又说:“那你知道自己为什么没他们好呢?”“我写得太快了,以后我慢慢写好吧”当班主任告诉我他们之间的谈话后,我首先很感谢老师对蓉儿的关心和培养。其次也觉得蓉儿很棒,一下子就找到了问题的关键,而且还赶紧表态,自己以后怎么做。能做到这一点也很了不起啊。
我回家对蓉儿说:“老师表扬你了,说你各个方面都很棒,就是在写字方面再努力一些,老师说你能写好,慢点就行,这样下次一定选你的字来展览”蓉儿听了,我真的看见她的眼睛亮了起来,而且还做了个手势“耶”,这一刻,我读懂了蓉儿内心的渴望,内心的热情,那种被肯定的需求。结果是今天晚上蓉儿的作业写的很认真。随即我和蓉儿爸轮流欣赏了蓉儿的作业。她一脸的满足。
re:[SIZE=2]先祝贺自己的人气达到2万...
先祝贺自己的人气达到2万re:谢谢小茶叶的鼓励,我一定努力。...
谢谢小茶叶的鼓励,我一定努力。孩子对家长都是那么的宽容而家长却对孩子很严格!为什么?我门的期望值太高吗?
就在刚才蓉儿弹琴,20分钟的时间都没有练好F大调音阶,我在客厅听到后很着急,就不由自主的过去看了看,结果还是指法错误,我把声音提高了八度:“你怎么搞的,不看书上的指法吗?”我很严厉的看着蓉儿,眼泪已经在蓉儿的眼睛里打转了,可我依然在说:“时间怎么可以这样浪费掉!....”
re:蓉儿看着我,泪流满面,说:“我弹琴呀...
蓉儿看着我,泪流满面,说:“我弹琴呀,你为什么这么严厉的说话,你不要说了!”那一刻,我的心真的颤抖了一下。可我怎么就失控了呢?没一会儿,蓉儿就练好了,她叫我过去看她弹。这时孩子的心情稍微好了一些。我拉住蓉儿的手说:“妈妈刚才对你的态度,是不是害怕了?”蓉儿点了点头。妈妈批评的对吗?“对”“为什么对呢”“我没抓紧时间”这时我已经无话可说了。一种想哭的感觉,为孩子的理解,为孩子的宽容,也为孩子的那双清澈明亮的眼睛。re:今天我们怎样做家长 ...
今天我们怎样做家长人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首任教育者,事实上也是如此,但我们属于
哪类教育者呢?同学校中的教师一样,家长也有称职与否之分。身为父母
并不意味着成为良好的教育者。专家分析认为,父母大致可分作七种类
型:
儿童型:父母尽量模仿孩子的方式和语调与之交谈。除出些洋相外,
还要同孩子融合在一起,使孩子把父母看成游戏中的小伙伴,而不是成年
人。
侦探型:父母喜欢刨根问底,什么事都要查究一番,好象对孩子进行
认真的审讯。这种作法很难问出个究竟,即使问出来,通常也会令孩子不
知所措。
外交型:父母不惜一切代价保持家庭的平静,他们害怕孩子生气和进
行要挟。他们是典型的迁就型父母。这种在娇惯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很可
能变得任性、唯我独尊,不顾及他人,在学校、社会中会遇到不少麻烦乃
至不时处于困境。
专制型:父母把自己看成权力或权威的象征,对孩子制定一些规矩,
进行威胁,甚至实施体罚。这种作法往往不会取得任何结果,甚至会适得
其反,阻碍了孩子加强他们自身的责任感和自觉遵守纪律的意识。
牺牲型:父母持续不断地为孩子做牺牲,当然也会让他们知道和感觉
到这种牺牲。人们常说,这种类型的父母“会把心头肉从嘴里掏出来给孩
子吃”,富于牺牲精神的父母通常会在孩子身上造成一种感恩、负债、重
压,乃至罪过感。
唠叨型:这类父母认为言谈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结果每次交谈都变成
了父母的讲演,每次训斥都成了父母的高谈阔论。孩子的天性喜欢新奇,
唠叨只能令他们厌烦。结果,不管父母尽多大努力同孩子对话,他们总会
装聋作哑。
不满足型:一些具备反省、自察能力的父母,尝试过上述一种或多种
方式,并对所取得的结果不满意的父母,会准备继续学习,探索和纠正错
误。
导致产生如此多类型的父母,重要原因之一是许多父母不明白自己正
确的职责是什么?有的父母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抱着私有财产神圣不可
侵犯的观念,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不学习、吸取科学的培养孩子的思想、
方法,由着自己的性子爱怎么样就怎么样。有的父母则把孩子当作希望的
载体,想通过孩子去实现自己不能实现的梦想,满足自己的成功欲,于是
自幼便给孩子灌输知识,订下条规,制定三年、五年、十年的发展规划,
要孩子努力奋斗、争取胜利,从某种意义上看,孩子成了父母实现愿望的
工具;也有的父母做得很轻松,认为孩子不需要悉心培养,任其自然,
“树大自然直”,长大就懂事了。其实,不教育也是一种教育,不过是不
好的教育。专家认为:孩子接触机会最多、时间最长的是父母。孩子在成
长过程中,没有良好的教育、好的榜样,就很可能受到不良思想的荼毒,
学会不端正的行为。对孩子的不良言行,不加以认真对待,随便便说几句
算了,甚至容忍、迁就、放纵,使孩子产生“唯我为大”的思想与不加抑
制的贪婪欲望,自私自利、专横任性、傲慢虚荣的坏品性也就与这些孩子
难分难离。
儿童是未来的社会支柱,人类的希望所在。他们既是家庭的孩子,更
是社会的孩子。一个身心得以全面发展,健康、快乐、聪明、上进的孩
子,是家庭的幸福,也是社会发展的可靠动力。
作为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应作如下努力:
一、关心孩子,爱孩子
爱是人类的无性,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爱,同时也向别人付出
自己的爱。在所有的爱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自然的,也是最为牢固
的。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仅令孩子感到‘快乐,感到安全,同时也培养、引
导着孩子爱别人的天性。一个沐浴着父母真诚的爱的孩子,一个热爱父
母,也对别人抱有爱心的孩子,永远不会悲观;不会觉得孤独,不会寂
寞、傍徨,他们将会适应社会、适应人际间的交往,他们能造就和谐快乐
的气氛,给家庭带来幸福。
所谓父母对孩子的真爱,必须符合以下的原则:
首先,不论在任何时间都要始终不渝地关心孩子的成长,关心孩子的
健康、情绪、精神。不论你是得意还是失意,是踌躇满志还是焦头烂额,
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得坚持对孩子的爱。让孩子感受到你在关心他。支持
他,你是他坚实的后盾,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你都不会改变对他的爱,更
不会遗弃他。
其次,注意观察孩子的表情、行为。认真及时地发现、解答孩子的困
惑与疑难,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帮助
他们解决难题,参与分享他们的快乐。对于欢快中的孩子,父母尽量避免
干预,对于伤心的孩子,您绝不可掉以轻心,即使他一时不愿倾诉,等他
平静下来,仍要与他交谈。伤心的孩子最渴望爱。
再次,真正的爱不是无原则的爱。对孩子的教育固然应以鼓励、表扬
为主,但应该批评的地方必须批评,只要你说明批评的理由,把握好批评
的尺寸与份量,孩子是会接受的。不顾原则无条件的爱不是真爱只是“溺
爱”,过分的关心,过分的保护都属此类。
二、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说到父母要爱孩子,许多人都会齐声赞同,可要他们去了解、理解并
尊重孩子,有些人就会不以为然,“孩子就是孩子,孩子有什么”,言下
之意就是孩子只是等待父母、老师去灌输知识、经验的空壳。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以及随着环境的变化,他的生理、心理、爱好、
需要都有显著的不同与差别。不了解这些,父母的爱多少有点盲目性。有
时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孩子的童年期,他的一切行为中最为强烈的动机就是寻求归属感、安
全感。象幼婴哭闹的时候,只要抱起他,让他垂直地伏在胸前,他便会安
静下来。这是因为当幼婴被母亲抱起拥在胸前时,母婴之间建立了一种
“胸对胸”的接触。这是人类所有身体接触中,最具安抚功能的一种。其
次,幼婴在未能蹲坐或直立步行之前,对于“空间”的感觉限于平卧的平
面。一旦身体在直立状态下,幼婴本能地对四周的环境作出更敏锐的注视
及留意。他们之所以变得安静,是由于整个精神都集中于适应“直立”位
置带来的新奇经验。这个时期,孩子渴望父母时时在身旁。
孩子进入青春期阶段(12岁~18岁),特别是在十四岁后,与父母的
关系发生变化,进入所谓的“对抗期”,他们不愿听父母的嘱咐、告诫,
不愿与父母在一起,而喜欢与同学、与朋友相处。这是因为孩子在同伴之
间感觉轻松、自由,相互之间可以进行平等的交往;可以一块去探索、尝
试未知的世界;还可以在遇到麻烦时获得及时的支持。这样的阶段,父母
应及时地变化对待孩子的方式,不是予以各式各样的限制,而应鼓励孩子
发展独立性,帮助他结交品行好的朋友,给他自由活动的时间、空间。
大人有大人的世界,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孩子的思想行为在大人看来
经常显得幼稚可笑,但是它们与孩子的年龄、意识、思维的发展阶段是吻
合的。他是一个独立的人,父母必须尊重孩子的个性、兴趣、需求及其感
情表达方式,同时根据孩子的特点、条件予以恰当的指导、引导。当与孩
子发生冲突的时候,父母不可搞一言堂,只是自己发布命令,不让孩子表
达他的意见。正确的做法应是在作出判断前,先让孩子表明自己的想法、
理由,然后再与孩子商讨合理的解决办法。只有了解、理解、尊重孩子,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才能建立坚实的基础,才能使教育孩子收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
三、树立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有威信的领导对部下有一种感召力,同样,有威信的父母也会对子女
产生一种感召力。
有威信的父母能使子女在心理上对其产生敬佩、信赖;在行为上暗暗
地学习、效仿;在生活中遇到各种难题时,他也会敞开心扉,从父母那儿
获得支持与力量。显然,有威信的父母对教育好孩子极其有利。
父母威信的确立并非易事。孩子对父母威信的认可不是取决于一时一
地一事,而是取决于父母的全部生活、行为与工作,取决于他们的思想、
感情、习惯、兴趣、爱好、志向及他人的关系,只有在所有这些方面都能
成为榜样,父母才会在孩子的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父母要树立威信并保持威信,除了要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对事业不
倦的追求和以身作则、言行合一的行为准则外,还得不断地充实自己、发
展自己,开拓视野,踏上时代的节拍。父母要孩子发奋读书,而自己不读
书不看报,不求新知,孩子问起来一问三不知,这样的父母不可能成为威
信型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是冠冕堂皇的一套,在孩子背后又干着另一套,
岂不知孩子的眼睛是异常敏锐的,虚伪最令他们憎恨,这样的父母即使取
得威信于一时,但绝不会保持多久。
父母的威信还取决于他们之间的关系。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充
满生机的。富于感情的,孩子会受到感染,从而易于接受父母的爱并对父
母充满爱心。反之,如果父母之间的关系不和谐,充满矛盾冲突,孩子就
会产生怀疑,并进而失去信赖,威信亦自无从树立。
今天的孩子比我们的过去更聪明,今天的孩子会遇到许多新问题,今
天做父母很不容易
re:星期六,给蓉儿买了一个素描本。以...
星期六,给蓉儿买了一个素描本。以激发她的画画兴趣。果然蓉儿回家后,认真的画了她的第一幅画-----帆船。画好后蓉儿也很兴奋举到我的眼前,我很夸张的大声说:哇!原来蓉儿画得这么好!太棒了!你太有画画天赋了。这一表扬激发了蓉儿的兴趣。紧接着画了第二幅-----塔。实际上这之前,蓉儿不太喜欢画画,即使画了,也不涂色,不知为什么。也许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我还不时的拿出蓉儿的画,仔细端详:“让我欣赏欣赏呀,的确不错啊!等蓉儿都画完这个本了,将诞生蓉儿第一本画册,妈妈会把它放在咱家最心目的地方。”我能感觉到蓉儿内心的那份渴望。